地球物理学进展简介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地球物理学进展》杂志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地球物理学进展》(CN:11-2982/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文章特色
1简明扼要,概括全文。中英文对照。
2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英文摘要可适当增大信息量。
3选定有代表性、通用性强的规范性词。
4观点明确,数据(论据)可靠,论述合理,结果结论明晰。特别注意行文流畅,用词谨慎,重点突出,言简意明。
5投稿人保证所投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的原创成果。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应用地球物理学Ⅰ(油气及金属矿产地球物理勘探),固体地球物理及空间物理学(大气、行星、地球动力学、重磁电及地震学、地热学),应用地球物理学Ⅱ(海洋、工程、环境、仪器等),应用地球物理(油气及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勘探),应用地球物理学Ⅰ(油气及金属矿产地球物理勘探),应用地球物理学I(油气及金属矿产地球物理勘探),空间物理与固体地球物理(空间、重力、地球动力学、电磁、地震),固体地球物理及空间物理学(大气、行星、地球动力学、重磁电及地震学、地热学),应用地球物理(测量、海洋、工程、环境、仪器、军事),应用地球物理(油气及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勘探),应用地球物理学Ⅱ(海洋、工程、环境、仪器等),固体地球物理(大地测量、重力、地球动力学、电磁、地震),应用地球物理,固体地球物理及空间物理学(重力、电磁、地震及行星、月球),应用地球物理学Ⅰ,应用地球物理学Ⅱ(海洋、工程、环境、仪器、军事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海洋、工程、环境、仪器、军事),空间与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气候、重力及大地测量、地震学等),空间与固体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及空间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及空间物理学(大地测量、重力、地球动力学、电磁、地震),应用地球物理(工程、海洋、环境、仪器等),应用地球物理(工程、海洋、环境、仪器等),固体地球物理学(地震学、重力学、地球动力学等),院士论坛,专论,短讯与书评,云南景谷地震快报,鲁甸地震研究快讯,书讯,军事地球物理专论,短讯_会议信息,争鸣与思考,序言
摘要:本文在运用TEQC软件结合QCVIEW32和DOSBox 0.74两款软件对GPS/GLONASS定位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朱静然等人设计的多系统GNSS数据质量分析软件对Beidou/GPS/GLONASS定位数据进行质量分析,并对北斗卫星(Beidou)、双星(GPS/GLONASS)和多星(Beidou/GPS/GLONASS)定位数据的多路径效应、电离层延迟、数据利用率与信噪比、卫星可见数和精度因子PDOP值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试验分析表明:双星系统下的L1、L2两大频率兼容性良好;双星系统下的双频数据质量和稳定性良好,接收机周跳修复能力较强;多星融合的多路径误差明显小于北斗单系统,平均mp1和mp2分别减小了18%和6%,多星融合增加的卫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补偿从而削弱多路径效应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在观测条件复杂,截止高度角较高的情况下,单一系统无法满足高精度定位需求,而组合系统可以保持较低并且变化平缓的PDOP值,提供了高精度的定位服务.
摘要:本文基于北京地区快速更新循环同化和预报系统(BJ-RUC),通过对北京2014年汛期的32次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研究了气溶胶污染引起的云滴数增加对北京夏季降水精细数值预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J-RUC系统中默认的云滴数浓度偏低,采用根据环境模式预测结果计算的云滴数浓度后(BJ-RUC-Nc算例)预报效果更接近实况;气溶胶增多可以增加或减少降水.具体表现在:(1)2014年汛期北京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北区域(平谷、密云、顺义)、城区次之,数值模式能较好的反映出降水的整体分布和趋势;(2)BJ-RUCNc对于小雨、中雨、暴雨的预报优于BJ-RUC,更接近观测;(3)气溶胶浓度增加,当水汽供应充足(不足)时,会促进(抑制)降水性粒子形成,降水效率提高(降低),降水增加(减少).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天然变形钾长石和斜长石的变形机制研究成果,斜长石和花岗岩的脆塑性转化、钙长石集合体高温流变以及钠长石的实验变形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发现钾长石和斜长石变形机制具有温压条件的不同步性:在低于绿片岩相条件下两种长石均表现为脆性碎裂,相应的实验室变形条件为〈850℃;在绿片岩相条件下,钾长石以碎裂变形为主,斜长石以晶内塑性变形为主,对应实验室变形温度约为900-950℃;在角闪岩相温压条件下,斜长石以动态重结晶为主,而钾长石表现为塑性变形为主,同时发生出溶,该变形特征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变形温度需要〉1000℃.影响斜长石流变性质的主要因素为粒度和结构水含量,粒度的减小将引起变形机制从位错蠕变向扩散蠕变转化,结构水含量增加导致激活能减小.结构水(羟基)和动态重结晶的细粒化均对长石的流变起到明显的弱化作用.
摘要:川滇地区深浅构造活动强烈、地震发生频度高且强度大.为研究川滇地区断层运动、重力变化和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连接断层元模型,采用经典弹性半空间位错理论,研究了该地区震间期断层蠕滑引起的重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川滇地区韧性层断层蠕滑引起藏东次级块体、雅江次级块体、香格里拉次级块体、滇中次级块体和四川盆地呈现负的空间重力变化,其余块体呈正重力变化;(2)断层蠕滑引起的变形地表重力变化图像与空间重力变化图像形态上相似,量值上较小;(3)川滇地区的强震震中位置,与年际空间重力变化的零值区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摘要:白龙江流域属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新构造活动区,发生过甘肃舟曲2010年8.8泥石流灾害和甘肃岷县2013年7.22的6.6级地震,新构造常沿原大断裂带重新活动,断裂带结构复杂,宽度较大,并在岩层电阻率和地震波速度等物性上与围岩有差异,采用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折射层析成像等综合方法,探测结果表现为破碎带上伏第四系厚度增大,破碎带由于裂隙发育,张性裂隙充填地下水后呈现低电阻率特征,但是岩层地震波速度与围岩变化不大.对于老断裂带在较长时间演化历史下裂隙带沉积充填胶结物,愈合断裂带电阻率和地震波速度与围岩差异不明显,采用综合物探方法是研究新构造断裂带有效手段.
点评详情